夜晚回来的时候,李元徽肉眼可见的心情不错,除去了八皇子,不对,现在应该是忠王,就是除去了心头大患。
温淑婉看见李元徽嘴角就没下去的笑容,心中踏实不少。这回算是彻底的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李元徽拨动着手上的扳指,总是觉得内心无法平静,看着广白给温淑婉卸下头饰,突然问:“想不想去看灯会?”
温淑婉惊讶:“现在?”今天是正月十五,西大街的灯会应该很好看。
李元徽点点头:“现在正是热闹的时候。”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偷偷的,不告诉别人。”
温淑婉显然心动,京城的灯会虽然好,但是她一次都没有去过。小时候温淑端去过几次,每次都要在她面前炫耀半天,以至于那个时候很不喜欢上元节。
“不会叫人发现吧?”温淑婉犹豫,毕竟是太子和太子妃,偷偷去看灯会,成什么体统。若是叫人发现,先不说李元徽会不会被说沉迷于享乐,单是自己就会被说是狐媚子,没有正室的风范。
“不会,小五之前偷偷和箫声看过,谁都没有发现。”李元徽道,看见温淑婉明显松动的神色:“那就去,让影卫跟着。”
说着吩咐广白:“给太子妃梳一个寻常的妇人发髻就好,千万别太华丽。”
广白听了,给温淑婉简单挽了一个圆髻,上面插上素银簪,换上一件浅蓝色的儒裙和褙子,上面只是零星绣了几朵桃花。看上去倒真的像寻常百姓家的妇人。
李元徽也捡了件宝蓝色的长衫穿,两人让天冬和秦平安也做普通人打扮跟在身后。虽然灯会人多,但是有影卫暗中保护,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温淑婉有些兴奋,手中的帕子攥的紧紧的,走在李元徽的身侧。
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卖各色干果的、卖元宵的、卖糖葫芦的。小贩的吆喝声,男人女人的降价声还有孩童的欢笑声。这些都是温淑婉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富贵人家的日子确实是好的,不用担心温饱,可却总是缺少了人情味。这也是温淑婉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百姓,知道这些被统治人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那卖元宵的女子看起来很累,身边拉着她裙角的小女孩显然是她的女儿。小姑娘有些困了,但是还是帮着自己的娘亲招揽客人,用着稚嫩的童声问过往的行人:“要不要来一碗元宵?”
温淑婉看那小女孩,心下有些不忍,问李元徽:“殿下要不要去吃一碗?就当作可怜那孩童了。”
李元徽点头应允,两个人连带着天冬和秦平安一同坐下。天冬和秦平安显然有些惶恐,和主子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显然是不要命了。
温淑婉见到两人这样子失笑:“不必拘束,就是吃碗元宵。”说着清了清嗓子小声道:“那太子和太子妃现在在太子府呢,没有出门。”
四碗元宵被端了上来,秦平安看着李元徽要往嘴里面送的勺子显然有些犹豫,太子和太子妃自小就是锦衣玉食,哪里吃得下这些?
果不其然,还没等李元徽作出反应,温淑婉先皱了眉头,这汤圆是太甜了些,外面包裹的皮又有些厚。
那小姑娘跟着娘亲摆摊,也是个小人精,看着温淑婉皱眉头,连忙过来问:“夫人,是元宵不好吃吗?”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温淑婉立刻想起了那个没能来到世间的孩子,连带着对这个小姑娘态度也软了几分:“没有,很好吃。”
小姑娘这才放心的走开。
这碗元宵算是吃不下去了,就算是钟爱甜食的李元徽都觉得这元宵属实是有些甜的发腻。
临走前,温淑婉刚想留些碎银子,就被天冬阻止:“小姐,一碗汤圆也不过几文钱,小姐心善想要给多些,给铜板就好,银子容易被认出来。”
温淑婉虽有些可惜那小姑娘,但还是只多放了几个铜板在桌子上。
上元节自然是要看灯会的,等温淑婉和李元徽到了西大街的时候,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了。温淑婉有些犹豫要不要往前走,李元徽拽住她的手:“没事,有影卫跟着呢。”
温淑婉这才放下心来,跟着李元徽走到一处猜灯谜的地方。
“猜中了就不要钱?”李元徽问老板。
“小店的灯都是十文一盏,可若是公子猜中了灯谜,就不要钱送您。”
“公子试试?”温淑婉歪头看李元徽,脸上露出促狭的笑。
“不如夫人和我比试一番?”李元徽问。
两人分别走到不同的灯笼前,只见温淑婉面前的灯笼上写着:“唐明皇偏爱杨贵妃,汉成帝独宠赵飞燕。”
温淑婉思索:“环肥燕瘦。”
李元徽那边的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猜《水浒》人名二。”
“是孔明,白胜。”
两人猜了七八盏灯,老板都冒出了细汗,再这么下去他可是要赔死的。
温淑婉走到第九盏前:“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展颜一笑:“油灯。”
李元徽本来自信满满,但是看了题却是犯了愁:“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温淑婉来到他身边,看到谜语:“这个公子不知道倒是正常。”说出谜底:“是杆秤。”
李元徽认输,解开腰间的玉佩:“就当作输给夫人的东西了。”
温淑婉也没有推辞,径直挂在腰间:“那妾就收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