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历来是朝廷最大的部门,但是这不代表工部的高级官员多,而是因为工部管理的工匠最多。
匠人地位低,哪怕成为一个小吏,在那些读书人眼里,也还是下等人。
所以工部一千多年来,排位一直是六部之末。
自四年前,工部又增加了一个技术专利司,这个原本不起眼的衙门,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近千工匠的专营部门。
而原本被工部众员排挤,被安排到专利司的虞衡清吏司郎中刘杰,这几年间,从一个边缘人物,变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身为罪臣刘伯温的后人,刘杰为了家族荣耀,在京城忍受着白眼,排挤,如今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当初跟朱瞻基的一席对话,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朱瞻基的心意,如今专利司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技术推广服务。
每一项被申请的专利技术,不等到专利证书下来,专利司就有专人将这项技术进行分类。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人负责,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
不管申请人愿不愿意,这项技术除了细节保密,用途和作用都会详细地宣传开来。
这样的时候,除了大商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将专利授权。
所以从永乐十四年到十八年,工部虽然因为有了水泥,在全国各地进行工程建设,但是也掩盖不住专利司的风头。
如今的应天府牙行,各大州府的牙行,都开通了专利服务。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刘杰的名气越来越大,专利司的获利也越来越多。
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挤开刘杰,但是刘杰在朱瞻基的面前已经挂号,朱瞻基将自己的太孙令都给了刘杰一块。
加上工部尚书宋礼早就得到了朱瞻基的授意,一直保护这刘杰,也让他安稳地坐在郎中的位置上。
应天府长安坊的北侧,与皇宫内库的护城河边,原本是一片被隔开的平地。
洪武朝时期,应天府的人口不到百万,为了皇宫的安全,这里当初不允许建房。
但是永乐朝以后,应天府的人口连年增加。加上海外各国都在应天府设立了鸿胪寺,安排了使节,另有海外商人的往来,人满为患。
永乐是十二年,应天府的户籍人口就达到一百零三万,长住人口另十五万余。
根据永乐十六年的人口统计,户籍人口超过了一百二十万,长住人口另三十万余。
也就是说,整个应天府的人口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这可不是后世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如今的百姓大部分住的都是平房,而且文武百官居住面积都是超大,导致百姓居住越发拥挤。
夹江工业区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应天府的住房紧张,因为许多百姓去了那里做工,就都主动搬出了城。
但是,应天府的住房和公共用地依旧越来越紧缺。
五月的时候,宋礼就上书,向朱瞻基汇报了这一情况。
经历过后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当然知道应该如何控制这一情况。
首先,他就下令今后应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设要统一规划。
有了水泥,有了预制板,现在的大明建设五六层的房子一点困难也没有。
但是困难的是配套设施,比如上下水。
没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饭?如何冲厕所?
蒸汽机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想要普及却很难。
住楼房的,肯定都是穷人,指望穷人买一台昂贵的蒸汽机,专门用来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门可以。
工部专利司原本只是个小衙门,但是这几年来,发展成为了一个吏员近千的大机构。
不算在各个府城的吏员,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负责着各项事务。
工部在工部衙门给他们安排的一个小院,连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也需要一个地方储存,所以专利司申请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许他们建一个新的衙门。
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好操作的,朱棣对专利司的事务不熟,一直认为这是朱瞻基胡闹的一个敛财衙门。
既然是敛财的,当然是越省钱越好。所以,专利司的神情自然被驳回了。
一直到朱瞻基回来,刘杰跟他提了实际困难,朱瞻基才有心思准备将应天府统一规划,建设一座新城。
居民区现在还不好改建,但是占据了半个城市的朝廷各大衙门,却是可以先改建的。
一个衙门弄一台上下水的蒸汽机,并不算负担。何况到了冬天的时候,这台蒸汽机还能提供暖气。
抱着应天府的地图看了几日,又将吴中,卡尔索利他们叫了过来,对应天府整个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朱瞻基决定,大兴土木,重建应天府,第一步,就是改建朝廷的各大衙门。
以前的房子全部都是平房,每个衙门都是占地广阔,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率太低。
但是如果建成高楼,也不需要太高,三层到六层即可,就能大大改善百官的办公条件,也能给应天府节约大片的土地。
专利司人员众多,房子最紧张,成为第一座建设的衙门。
因为级别比较低,这个衙门不会被建在承天门外大街,而是选址在了长安坊北侧。而且将会建设五层,只比奉天殿略低。
而这栋占地两千平米,高达五层的建筑,从一开始动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