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进行的到现在为止,严格说起来,并没有出乎双方主将的预料。
张溪也好,郭淮也好,所做出的战术调整,其实都还在双方的可控范围内,属于那种虽然有些麻烦,但终究还能应对的情况。
现在的总体战局来说,对张溪略微有利,但郭淮也不是没有应对的资本。
而郭淮在等的,是一个时机,一个能让他利用后手,后发制人的机会。
如今的战场形势,张溪除了用来拱卫中军的一百士卒没有调用以外,基本上能做的调整都已经摆到明面上了,而郭淮手里,还有三百中军没有调用。
曹魏前军的文钦虽然顶的很苦,但兵力对比上来说,也不是没有再顶一段时间的可能郭淮现在还有耐心。
郭淮在等,等张溪的三路前军和文钦的前军彻底绞杀在一起,这样他就可以动用后手了。
而这个时间,也不会很长,不过一炷香左右的功夫,郭淮就等来了自己要的战机。
眼看着文钦陷入到冯习,张南,陈式三将的围攻后,郭淮果断下令,让中军暂时脱离战场。
这一出,让张溪多少有些意外。
郭淮这么做,就等于是置文钦陷入重围于不顾这老小子到底要干什么?!
而很快,张溪就知道郭淮的用意了。
张溪眼看着郭淮的中军在靠后一点的地方重新完成集结,然后在郭淮的亲自率领下,开始迂回绕道,从张溪军的右翼开始迂回,试图绕过张南的右翼进攻军队。
张溪的脑子开始疯狂的转动,看看眼前的局势,看看前军的纠缠,再看看左翼一直在试图摆脱干扰的毋丘俭游弋部队张溪大概了解了郭淮的战术。
这是想用文钦为诱饵,牵制住自己的前军,中军和游弋部队左右迂回包抄,直接攻击自己的中军。
确实,这是一个好主意。
张溪的前军正在全力进攻郭淮的前军,而郭淮却在这个时候,亲自领兵迂回即使张溪的前军突破了文钦的阻拦,也无法对郭淮产生任何威胁。
郭淮已经不在原本的中军位置了,冲过去也是一片空地而已。
相反,现在郭淮亲自领军来进攻张溪的本阵了。
而郭淮领军从右翼杀过来,张溪必然调动中军士卒迎敌,这样也就能给左翼的毋丘俭创造出直击中军的机会。
到了那个时候,毋丘俭只需要留下一半兵马应对冯习派出的骚扰部队,剩下的一半人,就可以直扑已经没有士卒拱卫的张溪本阵。
或者说,反过来也行。
这等于是用文钦和他率领的五百人为代价,换取全军获胜的机会。
这么做,虽然在情感上来说很对不起文钦和他率领的五百曹军士卒.但,慈不掌兵的道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主流。
在明白了郭淮的作战意图后,张溪也没有多少时间来感慨这个,他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想出应对的策略。
中军人数偏少,做不到两线分兵作战,因此张溪必须做出一定的取舍。
召唤前军全体回援是不可能的,一旦召唤前军回援,文钦肯定不会错过机会发动反攻,而郭淮说不定也不会再进攻中军,而是从侧翼包夹前军.一个控制不好就会从回援变成溃败。
因此,张溪在短时间的思考后,立刻下令让冯习率领所部两百人回援,但并不是直接回援中军本阵,而是前往拦截毋丘俭的游弋部队。
这样既可以继续对文钦部保持压力,让文钦无法直接发动反攻,也可以抽调出一些人马来支援中军作战。
万幸五丈原高地的地方不大,根本排不开骑兵,所以毋丘俭的游弋部队依然是以步兵为主,行动不算太迅速,又有士卒一路骚扰牵制,现在要冯习回军,还是能拦住的。
只是冯习这一撤,张溪的前军就只有陈式和张南两支部队,左翼已经无法有效的对文钦部进行压制,会给文钦更大的活动空间。
虽然从兵力角度讲,冯习和张南的两路军加起来还是有兵力优势,但优势却已经不太大了。
而对于郭淮亲自领兵的三百人右翼突击队,张溪却没有再调张南回援,而是亲自整军,带着一百中军士卒前往拦截。
张溪虽然用兵谨慎,但是该果决的时候,他也不会有任何犹豫的。
三百对一百,虽然张溪的兵力确实处在弱势,但.三将军说的好啊,狭路相逢勇者胜嘛!!!
张溪亲自领兵出战后,在后营观战的诸葛亮顿时皱起了眉头。
这个用兵,实在是有些不太理智。
有一说一,从开战开始观察到现在,诸葛亮对张溪一开始的用兵,并没有太大的意见。
指挥作战嘛,其实说白了,所有的谋略和调整,都是为了营造局部的兵力优势。
不管总兵力是多是少,只要在关键位置能造成局部的兵力优势,一举击破敌军,就很有可能造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以少胜多也不是不可能。
前期张溪的用兵,就是把突破点放在了前军争夺上,不管是抢攻也好,三路并进也好,都是为了营造在前军的局部兵力优势。
一旦能获得成功,击穿文钦的前军,攻击郭淮中军,就可以一战而定。
但之后,张溪的应对,多少有些不如郭淮。
郭淮的后手,同样是制造局部兵力优势,他采用的是两翼迂回突击的方式,一旦让他领兵靠近张溪的中军,瞬间就能造成三比一的兵力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