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佐官
一段时间的忙碌,把张溪忙的猪脑子摇成了鸡脑子.感觉脑子越来越小,不够用了。
这段时间又是整顿盐务,又是跟世家之间交涉的,憋的张溪实在忍不住了,写信给诸葛亮,进行了一番控诉。
别的郡,佐官一大堆,好多事情都可以扔给属下去做,凭什么到了自己这儿,就变成了自己一个人处理所有的事情了?!
我的郡丞呢?督邮呢?功曹呢?主簿呢?!
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来处理吧?!
很快,诸葛亮给张溪回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张溪的谴责和鄙视之情。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忙着呢,别来烦,自己解决。
张溪收到回信后楞了好一会儿,然后脑子才转过筋来。
大汉实行的是二元君主制,郡守这个级别的官吏,是可以给自己征辟幕僚,担任一郡佐官的。
当然,如果按照惯例,郡丞或者长史的职位,是必须要上级任命的,不可能让一郡太守彻底掌控一郡实权,总要有个能制衡的人。
但现在是乱世,郡丞或者长史的职位,只要太守上报,成都的刘备同意就可以了,也不一定非要让刘备亲自任命。
隔壁的巴西太守张飞就是那么干的。
这也是诸葛亮回信抱怨的原因——这不是他该管的事儿,张溪忙,那是张溪自己造成的,跟他无关。
张溪顿时无语的默默鼻子,开始琢磨着,从哪儿去拉人来充当巴东郡的佐官。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拉拢本地世家豪族,把一些佐官的位置交给这些家族出身的人。
这年月,世家把控着知识所有权和解释权,寒门能出人才的几率都很低,更别说百姓了。
能管理州郡的人才,基本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偶尔有些寒门出身的人,跟世家大族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段时间,张溪又是整治粮草亏空,又是整顿盐务,虽然世家们都没有太激烈的对抗,但你要说他们一点不满都没有,那也不可能。
而在这个时代,彻底得罪世家豪强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张溪思索了好久,最终还是决定——拿出一部分州郡佐官的职位出来,安抚一下巴东郡的世家豪族们。
只是,得看是什么职位。
郡丞这个职位,是一郡太守的副手,如果太守出征在外,那么郡丞就要担负起太守的职责,也需要帮助太守处理一些必要的公务虽然看似重要,但说到底,副手就是副手。
只要张溪这个郡守还留在巴东郡,这个郡丞就没啥用处,而张溪如果领兵离开巴东郡去征战,留下的郡丞也没有军权,只有处理政务的权利,也不用担心郡丞会在张溪离开期间图谋不轨。
而且郡丞这个职位算是高官,俸禄和社会地位都不低,将来升职必然是一郡太守,发展潜力很大,拿来收买世家人心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其他的幕僚么
功曹掌人事,这个不能给世家,否则一郡之中就全是世家的人了。
主簿掌文书,这个可以给,反正只是秘书工作,最后的决策拍板还得是张溪自己来
督邮掌军务监察,这个也不能给世家,军权肯定要抓牢了,督查这种职位,更是不能交给不放心的人。
至于更下级的“掾”“史”,“书佐”级别的官员,倒是可以交给本地世家,他们都是地头蛇,这种基层的活,不通过他们也很难推行到位。
基层官吏的重要性,张溪不是不知道,但在这个时代,必须通过世家豪族来执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直没能摆脱地方豪强的约束,更何况现在是汉末时期,地方宗族豪强势力最鼎盛的时候。
张溪也知道这样做的坏处,但没办法,历代帝王将相都没有能彻底改变的事儿,靠他一个人去做,实在是太为难他了。
只能顺应这个时代的做事方式,对世家既要打击,不能让他们太过压榨百姓,欺瞒官府,又要注意交好他们,一旦他们不配合你工作,你再好的政令,也出不了太守府。
所以嘛,张溪在郡治鱼腹县,再次召集了本地豪族世家的代表们,向他们传达了要征辟一郡佐官的事情。
世家大族们立刻眉开眼笑的表示积极配合,推荐族中优秀子弟入仕同时,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放下了。
前段时间张溪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世家大族们提心吊胆的。
张溪的做派,不管是粮仓的事儿,还是围山剿匪恢复盐务的事儿,给世家大族的感觉,那就是张溪根本没把本地世家放在眼里,就是一个依仗兵权胡作非为的人。
巴东郡的世家大族们基本都是巴郡或者成都那边派来的分支,底蕴和实力都不够,再加上张溪本身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巴东郡大族也不可能通过成都城里的世家给张溪进谗言,让刘备罢免他。
所以巴东郡的世家们私下里也都联络过了,尽量不得罪张溪,但也不会对张溪的政令过多的配合,只要保证不惹毛这个“愣头青”太守就好。
但现在,张溪的做法,又让世家大族们感觉到,好像这个郡守,也不是不能沟通的。
地方世家,尤其是像巴东郡这样的世家分支,如果要发展壮大,最终跟本家平起平坐,光靠在本地兼并土地,积累财富是不够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