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灵渠通航状况如何?”
灵渠是秦朝为统治岭南修建,连通南北水系的重要节点,对中原王朝统治岭南起到重要作用。
东海、南海有台风季节,运送粮食的海船不会给太多,粮食不能全从海上运输,从珠江经灵渠到湘江的水路要承担部分。
“陛下,恐怕不乐观。自万历三大征后,朝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连运河都因缺银而堵塞严重,更何况在士大夫眼里并不重要的灵渠?”
听了张国维的话,朱慈炫眉头不禁又是一皱,这个时代真的很操蛋,税赋收不上来,连最基本的基础建设都没人去搞,令这个老大帝国日益衰弱。
“张卿,水利部派人,以钦差名义,对珠江、漓江经灵渠至湘江流域,进行摸底调查,再制定勘探方案。”
这两条水系的连通,不仅仅关系到运粮,并且还关系对南运送兵力,必须要疏通出来。
毕竟,对大多数明朝人来说,坐海船出海是个大问题。
大规模运送兵力,还是走灵渠比较妥当。
作为上书房大臣,张国维自然明白这点,回奏道:“陛下,臣会选派得力官员,负责此事。”
“张卿,让那些新录用官员跟着去,多多历练。”
不仅仅政宣部,教育部和水利部,也从官吏一体化考试中选录不少,他们都需要历练。
“臣遵旨。”
灵渠的问题安排好,朱慈炫扫一眼众臣,问道:“诸卿,对当前的南洋事务,可有看法?”
在迁都前,应对建奴破关才是重中之重,他需要对南洋事务定个基调,免得洪承畴捅破天。
有了教训在前,洪承畴对此不敢开口。
“陛下,南洋事务,当以米粮为重,开疆辟土当在其次。”
招洪承畴回来,参谋部即已明白乾圣意图,对南洋事务进行了研究,没想到搞粮食的事,但认为暂时不应介入太深。
“陛下,臣附议。”
孙承宗兼领蓟辽督师,理所当然以应对己巳之变为要。
“洪卿,你如何看?”
乾圣还是想听听洪承畴想法,这个家伙擅长这方面,南明被灭得那么快,大部分“功劳”在他身上。
洪承畴比马士英老到,听到垂询并没慌张,而是低眉思考一番,才奏道:“陛下,纵观历史,南方人皆为中原战败部落南迁,安南人同样如此。且从先秦以来,交趾即为我华夏领土,相信有不少安南人,至今仍向往回归大明。”
“好!”朱慈炫听了,两眼顿时一亮,大赞道,“洪卿所言,令朕眼界大开。诸卿当效洪卿,多研读史书,方知天下皆属大明。”
非常无耻的一番话,东暖阁内众臣皆深以为然,齐呼:“陛下圣明。”
“阮卿,对南洋诸国历史,当成立专职部门进行深刻研究,以向南洋百姓传送大明福音。”
“臣遵旨。”
阮大铖非常高兴,政宣部事务越多,他在世人眼里就越得乾圣重视。
朱慈炫一点都没违和地笑笑,随后伸手道:“洪卿,继续说。”
洪承畴拱拱手,继续奏道:“陛下,南直隶刚平定,林丹汗也刚赶走,建奴又虎视眈眈,大明重心仍在北方,南洋事务当以米粮为重,择机介入安南。”
林丹汗第二次入侵大同,前番调祖大寿一营,在厂卫严密封锁消息下,对耀武扬威的蒙古一部进行伏击。
结果非常喜人!
两千余蒙古骑兵,最后仅逃回寥寥数骑。
林丹汗闻讯,即刻率部逃回草原。
林丹汗的事排在后面讨论,朱慈炫问道:“洪卿,如何借机介入?”
“渗透,离间,分化。”
洪承畴总结出三个词语,随后解释道:“陛下,南洋事务部成立后,臣打算组建一支细作部队,其中会选用心向大明的安南人,渗透进安南,对大小势力进行离间、分化,为今后收复安南作准备。”
听到只是以细作介入,朱慈炫相当满意:“南洋事务,那就先这么定。洪卿,郑芝龙所部归属南洋事务部,你可得用好他。另外,在离间分化安南势力时,可许以官职,但得防止借鸡生蛋。”
对借大明的势,发展自己势力的人,朱慈炫绝对不允许。
“臣遵旨。”
有兵在手,洪承畴做事更游刃有余,而对那些三心两意之辈,他自然有手段对付。
降军和南洋事务安排好,朱慈炫随后看向宋应星,说:“宋卿,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钢铁工业重心在马鞍山,朕以为当将钢铁研究所南迁,不知卿以为如何?”
宋应星奏道:“陛下,工业部已制定南迁计划,所有研究院所都在南迁之列。”
朱慈炫点点头,问道:“今年以来,新招了多少人?”
“陛下,官吏一体化考试中选出两千多人,其他应征的人数已超过两万,基本符合录用标准。”
“这么多?!”
“陛下,八成多是经验丰富的工匠,读书人不到两成。臣估计,偏远地方还有上万人未到,这部分人基本是工匠。”
这个比例,符合这个时代情况。
毕竟,读书人搞实学,尤其还是没多大收益的研究,在家人眼里就是不务正业。
这个压力,并不好承担。
听了解释,朱慈炫点头道:“宋卿,人多不怕,研究成果一时未成也不怕,大不了由皇家养着。”
宋应星点头称是,随后提出个难题:“陛下,连带家属,可是有二十余万人,内务府要提前准备。”
朱慈炫看向高时明,算上移民部标营军属,突增三十余万安置名额,内务府的确压力巨大。
内臣天生就是为皇帝分忧,高时明没丝毫犹豫,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当责成内务府,妥善安置好。”
欣慰地点下头,朱慈炫提醒道:“高伴伴,内务府在接管逆产的同时,应当抽出人员恢复经营,通过扩大生产经营,来增加安置岗位。”
“臣遵旨。”
工业部如此,朱慈炫相信农业部也差不多,没读过书的老农来应征的定不少。
见乾圣看自己,徐光启点头道:“陛下,农业部的情况,跟工业部差不多,也有二十来万家属需要安置。”
喜欢移明皇帝请大家收藏:(www.yszbook.com)移明皇帝阅书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